宋老师还经常在课堂上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他教导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到达终点。他的这些话语,像一股清泉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学术的道路上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四、倡导实践调研,强调学以致用
宋老师非常注重实践调研。他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宽阔的眼界和恢弘的学术气度,要多关心国家大事,不能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理念,他在课堂上与我们分享他时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和年轻老师,到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开展乡村调查,将调研成果写成一篇篇优秀文章的经历。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提到他到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边境地区开展调研后,撰写了《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固定的哨所 每个牧民就是一个流动的哨兵》的调研报告。这篇调研报告生动形象的展示了穷尽一生扎根中哈边境草原“无人区”的牧民戍边员,准确定位了他们的生存困境以及与恶劣环境抗争,并呈现于报告当中。宋老师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帮助数以百计的义务戍边员解决了生存和发展问题。听完他的分享,敬佩之情再次油然而生。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学习社会科学没什么用,真想让这些人也来上一上宋老师的课,让他们看看用心去做实地调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切实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学者是怎样的。
五、激励追求卓越,成就更好自己
宋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追求卓越精神的学者。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在教育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法学人才。他的这些成就和贡献,让我深受鼓舞和启发。我以宋老师为榜样,逐渐树立了追求卓越的目标和信念。我告诉自己,要珍惜这段宝贵的研究生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仅要扎实掌握法学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学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总而言之,宋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更是一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师者。听他的法学方法论课程,既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更是一场难得的精神享受。通过这六堂课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法学研究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治学、如何做人。宋老师的授课风格独特、治学严谨、人格高尚、注重实践调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都对我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承宋老师的教诲和精神,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学人才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