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研究“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探索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样态,促进渝水区小学科学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11月8日,“依标教学 同课异构”——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教学开放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渝水六小举行。此次活动由渝水六小教导处主任黄志平主持,渝水区教研室习梅根主任和欧阳琼主任及全区各校科学教师代表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了“名师示范+同课异构”的方式呈现。名师示范课题为四年级科学课《声音的传播》,五年级科学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三位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把教学资源与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将书本上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展示出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在座的各位老师呈现出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科学课。
第一堂课是渝水六小周艳老师执教的《声音的传播》。周艳老师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消失的它”视频创设神秘的探究情境,提出问题:视频里消失了什么?瞬间将学生的探究欲激发出来了,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材料通过亲身做实验,探究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认识声音传播的特点,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和科学紧密相关,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的兴趣。
第二堂课是渝水八校钟舒蓉老师执教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钟老师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然后带领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接着分组开展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并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合理的猜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检测气体并出示相关材料。本节课通过动手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师生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第三堂课是渝水三小朱丽娟老师执教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朱老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吸引学生探究气球是怎么吹起来的导入课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课堂上,朱老师准备了小苏打、白醋、烧杯、量筒等器材进行实验。孩子们通过不断发问质疑、积极体验、科学探究,得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并探究这种气体的特点,从而得出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叫二氧化碳。整堂课孩子们乐在其中,课堂氛围活跃,参与度极高,跟着钟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发现从而解决科学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获得新知。
课后,黄志平、张霞、金田三位指导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三堂课进行了点评。他们肯定了三位老师在教学中的优点,并提出一些细节上改进的想法。在交流过程中,大家明确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渝水区的科学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区各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打开了老师们的教学思路,加深了老师们对于科学课程目标的理解,促进了教师科学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为小学科学教学指明了方向。相信今后,老师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视野,提升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