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如何传承发展?浙江5部门权威解答
6月12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浙江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詹敏,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蒋伟峰,浙江省商务厅总经济师朱军,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吕伟刚就媒体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虞汉胤主持。
新华社记者:省政府这次专门出台相关政策,主要出于什么考虑?
詹敏介绍,历史经典产业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这次省里专门出台《若干政策举措》和《行动方案》,主要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
这个产业有文化底蕴
文化是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的鲜明特色。湖州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家蚕丝织品,浙江又有“丝绸之府”的美称。
这个产业有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集群优势。近年来,以万事利、凯喜雅、达利等为代表的丝绸企业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运用大模型、新型印花技术等先进技术,成为推动国潮崛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绍兴黄酒有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领军企业,绍兴正在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黄酒生产集聚区。
这个产业有人才有品牌
产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浙江历史经典产业集聚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培育出一大批知名品牌。青瓷产业,浙江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省级90人;拥有3家“中华老字号”企业、12家“浙江老字号”企业。
这个产业能增收致富
历史经典产业本身就是富民产业。如丽水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从业人员3万余人,宝剑、青瓷产业在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浙江之声记者: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浙江下一步有什么举措?
蒋伟峰说,浙江将重点在“六个坚持”上下功夫:
坚持生态立茶。建设一批设施完善、生态低碳、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美丽茶园,夯实浙江茶业绿色发展基础。
坚持产业兴茶。以绿茶为主导,红茶、黄茶等多茶类协调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小巨人”绿茶企业,建成一批现代化茶厂和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厚植浙江茶业发展优势,同时开发适应新消费新需求的新茶饮,大力发展特色茶业旅游,拉长产业链,培育茶产业新的增长点。
坚持科技强茶。加强高抗、优质、特色茶树新品种引选和推广,加快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高品质数字茶厂,推进“茶产业大脑+未来茶场”,以科技赋能茶叶产业竞争力。
坚持文化活茶。加强对茶文化的深度挖掘保护开发、互鉴交流,习茶俗、论茶语、敬茶事,让茶文化走出去、让茶文化“活”起来,同时,加快培养一批茶叶非遗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
坚持品牌铸茶。加强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做强龙井茶品牌集群。支持各地做精做特区域公用品牌,培塑一批像径山茶、惠明茶、紫笋茶、龙顶茶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标识的原创IP。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构建现代茶叶营销体系。
坚持联农富茶。建立健全稳定的茶叶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茶农。深化与产茶大省协同协作,发展茶业“总部经济”,提升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历史经典产业当中有很多“老字号”,要让这些“老字号”焕发新的青春活力,浙江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朱军介绍,浙江有中华老字号124家,浙江老字号560家,总量居全国前列。这些老字号中,涉及历史经典产业的有210家,主要集中在中医药、茶叶、丝绸、黄酒等领域。
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老品牌、老技艺、好信誉、好口碑。“出路”在于守正创新,这也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省商务厅将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推动老字号队伍不断壮大
持续开展省级老字号认定,加快建设老字号数字产业园和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把电商、金融、传媒、高校、智库等优质资源“聚起来”,为老字号创新发展赋资、赋能、赋智、赋力。
促进老字号产业升级
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老字号产品创新,向高端化、个性化和国潮化发展。加强宋韵文化研究,推动老字号和宋韵文化的深度结合,加快老字号跨界、出圈、赶潮。
引导老字号集聚发展
以商务部“老字号嘉年华”“老字号中华行”为指引,依托街区、景区、社区、校园、产业平台等,促进“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互相碰撞,打造具有江南特色和国风文化的“网红”打卡地。
拓展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搭建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渠道,实施“老字号出海”计划,办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老字号巡回展”等活动,在进博会、数贸会、消博会等活动平台展示浙江老字号和历史经典产业的魅力。
中新社浙江分社记者:浙江在做好非遗传承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吕伟刚介绍,近年来,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传统工艺的技艺保护和技艺传承,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
加强政策驱动,不断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贯彻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出台浙江省配套政策。浙江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传统工艺类特色小镇培育,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支持丝绸、茶叶、青瓷、宝剑、黄酒、文房、木雕等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培育形成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集群。
加强项目保护,进一步提升保护传承水平
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以历史经典产业为重点,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产业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并给予重点扶持。
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增强传承人队伍素质
目前,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中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1位。依托浙江省5所研培院校组织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非遗+教育”,支持高等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培养传统工艺专业人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浙江接下来如何加大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
陈峰介绍,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完善高校专业设置
在48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历史经典产业相关的19种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2800多名毕业生。根据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需要,浙江将进一步组织学校凝练专业方向、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匹配度、契合度。
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将着力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在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发展中高职一体化、中职本科一体化等长学制培养模式,让技能和学历同步提升;在高等教育阶段,建强产业学院、引入企业导师、强化实践实训,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优化协同育人机制
过去三年,浙江有43所高校联合历史经典产业行业建立了179家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研究院等联合创新体,建设了558个学生现代产业学院等实习实践实训基地。
下一步,将建立“1高校+1产业”机制,让1所大学牵头对接1个历史经典产业开展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努力为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潮新闻记者:怎样挖掘释放历史经典产业文化价值、产生更大吸引力?
吕伟刚说,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深入推进“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在“融”上做文章,在“新”上下功夫,不断挖掘、利用和转化历史经典产业文化价值,促进其与艺术、与生活、与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打造出圈爆款,推动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打造文化传承高地。
推动“历史经典+艺术”融合发展
深度解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技艺,鼓励结合国潮、宋韵之风,尝试与国漫、汉服、戏曲等开展的跨界探索,开发一批创意创新产品。
推动“历史经典+文创”融合发展
借鉴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文创产品的成功研发经验,通过IP注入、创意融合,推出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时尚性等相融合的历史经典文创产品。
推动“历史经典+生活”融合发展
拓展历史经典产业产品的表现形式,积极将历史经典元素融入公园、步行街、街道街景等生活场景,推动历史经典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推动“历史经典+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以旅游为载体,用文化铸魂,结合诗路文化带等全省重大旅游工程建设,链接沿线历史经典产业旅游景区。目前,全省有9家历史经典产业企业(园区)评为4A级旅游景区,1家评为5A级旅游景区;有28家历史经典产业企业入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推出多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推动“历史经典+科技”融合发展
创新利用5G、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虚拟漫游体验谷等,推进历史经典产业实现数字化立体化的呈现。
浙江日报记者:下一步浙江将如何推动品牌打造和产业升级?
詹敏说,重点要抓好三件事情:
加快产品创新升级
将实施历史经典产业“浙江精品”培育计划,在“浙江制造精品”中增设历史经典产业门类,打造质量突出、技艺精湛的优质产品。同时,支持发展传统文化与当代美学、流行趋势相融合的创意设计,推出一批新品精品珍品潮品,更好适应消费市场所需。
加快数智赋能升级
在生产端,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结合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历史经典企业的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未来茶场。
在销售端,建设历史经典产业营销展示线上平台,拓展电商渠道,创新网络直播,发展跨境电商,“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在体验端,面向用户需求,探索一批元宇宙制作工坊、虚拟漫游体验谷等,建设一批历史经典产业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加快品牌锻造升级
将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强老字号品牌传承保护,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和营销推广体系,打响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品牌。分行业、分领域举办创新创意大赛,在有关展览展会中植入历史经典产业元素,安排代表性企业参展,不断提升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浙江经视记者: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与助力乡村振兴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有哪些重点举措?
蒋伟峰介绍,将朝四个方面发力:
拉长产业链
重点打造安吉白茶、磐安中药材等农业领域历史经典产业全产业链22条,建设“浙南早茶”“浙八味”两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二三产业联动,农文旅融合,产加销协同,推进农业领域历史经典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增强科技范
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开展“尖兵”“领雁”和“三农九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开展茶机、采茶机器人等研发实践,加快数字技术运用,不断提升农业领域历史经典产业的科技含量。
推动品牌化
目前,全省已经培育21个茶叶、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省农业农村厅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挖掘文化价值,构建现代农业品牌管理体系,推进农业品牌提升发展。同时,依托农博会、“浙农优产 百县千品”系列推介、“浙好”系列推选等活动,加大品牌宣介力度,持续扩大影响力。
育好“新农人”
将加快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在技能培训、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与教育厅的协同,推动农创客进高校活动的持续开展,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乡村创业就业,让历史经典在代代传承中创新发展。
(王桂峰 李从)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