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活血化瘀,宣通散结,剥离粘连:
人体遭受外伤或者风寒湿邪气入侵都会导致患部组织充血,粘连,肿胀以至形成筋节,通过揉筋疗法可以活血化瘀,宣通散结,剥离粘连的经筋,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消除经筋的痉挛,软化阳性反应物以消除炎症。
3、激活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调节人体生理平衡;
揉筋疗法除了用于消淤行滞,散肿,止痛之外,对于激活肌体,增进血液循环,调节生理平衡,防止肌肉萎缩有独特的效果。当人久病体虚或者年老体衰的时候,人体的气血运行就会出现迟滞,淤凝,从而导致血不荣筋,肌肉萎缩,困倦乏力。操筋疗法不仅可以疏通经络,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使筋肉得到濡养,而且还能使肌体恢复结构平衡,激发人体自愈康复能力,达到人体内在各组织之间生理机能的自然和谐,维持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十、如何快速诊断经筋疾病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常见方法,揉筋疗法的诊断方法正是基于中医学的四诊而形成的。首先了解经络的作用:“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通里达表,运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发挥濡养、温煦等作用,以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1、望诊:
经筋发生病变的时候会在相应的循环部位表现出一些病理变化,比如:经筋循行部位的色泽,润燥和组织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病变的状态,经筋望诊就是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诊断经筋疾病的。
2、闻诊:
听患者的说话声音,走路声,闻患者身上的气味,比如:口腔异味,腋嗅等以判断相关病情。
3、问诊:
主要了解病者的症状如疼痛,机体功能受限或者丧失等伤病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治疗经过,既往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4、触诊:
触摸经筋循行部位是否有结节,条索状物,疼痛,酸胀以及脏腑器官的功能是否有障碍。触摸和观察躯干,四肢皮肤的粗糙,长短,观察四肢和躯干的活动度是否正常,明确诊断,从而进行对症施术。
十一、揉筋术五步法的操作细则及要领
1、操作时间:30分钟---1小时,其中5分钟放松,20分钟揉筋、5分钟点、按、揉、拔筋以及轻轻按压疼痛处,10--20分钟静养。施术者以触诊点、按、压、拨、推等。是否有条索状、结节状等痛点,施术者左手辅助右手吸定、点、按、压、揉、拨等;均匀、柔和、轻重、缓急、渗透等。施术者全神贯注,达到意到气到、气到病除之功效。
2、以背部正中线两侧旁开0.5寸华佗夹脊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为膀胱经第一条线;后正中线旁开3寸为膀胱经第二条线。起始点,从大椎穴两侧至颈椎两侧起始点按两侧风池穴,再点按大椎周围沿肩胛周围顺上肢外侧至手腕、手掌、手指,此过程时长5分钟;随后由大椎两侧华佗夹脊至腰部;再从背部两条膀胱经向下施术至腰部、臀部、腿两侧胆经、膀胱经、肾经、脾经、胃经、肝经至脚。此过程时长15分钟。
3、全过程操作根据不同部位,灵活掌握操作适度技术。需在“疼点”稍加按揉、点压、推拨以适度为宜。强调不要造成患者痛苦。
4、涂油应顺着点、按、压揉、拨的部位酌量涂抹。
5、静养时主要放松心情,使筋节软化放松,血液循环畅通,尽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十二、禁忌与注意事项:
孕妇、婴幼儿、创伤、骨折、烧烫伤、重度心脏病、心脏手术支架者、重度肺心病、老年骨质疏松症、重度糖尿病、脑出血发作期、急性传染病发作期、急腹症、癌症晚期等忌用。
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之前施术者先预热放松5分钟;2、手持工具按照要求操作;3、操作时不要说话分散注意力,认真静心操作;
4、手法一定要均匀、柔和、适合承受力为准;5、操作结束时叮嘱喝200---300毫升温开水。
十三、常见适应症:
皮肤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偏瘫后遗症、痛风、肺炎,气管炎、哮喘、感冒、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富贵包、腱鞘积液、抑郁症、慢性胃肠道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
特点:自调、自治、自保、自养、自护、自健的目的。尽量达到: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减少医药费;和谐全社会。
总结:非药物自然疗法主要任务是:秉承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文化的精髓以及繁衍人类生生不息的宝贵生命而施实。遵守自然规律,复兴中华文化,重铸中华医魂,遵从祖国医学几千年成熟的理论医学、临床医学之瑰宝。
非药物疗法定义:不吃药、不打针、不输液、无毒、无害、无破损、安全有效绿色自然疗法。
非药物疗法宗旨:健康无国界;文化无种族;养生保健康;和谐全人类;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学习中医非药物疗法“揉筋术”要做到:我们是第一健康责任人。振兴中医的重要措施之一,组建讲师团,以贯穿执行党的政策;将“中医非药物疗法----揉筋术”推广到家家户户受益。把大健康事业以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华揉筋术”技术,中华五千载,写下历史的大风采,画出宇宙生命喝彩,迎接世界之交的到来,把一条阳光大道向着太阳铺开;沧桑横流更显民族胸怀。
“国学德运”,“中医药是顽强的生命灯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挥其全生命周期服务,才能达到“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坚持守正创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为实现《2030健康中国》而努力!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