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网讯(章秀进 通讯员 肖得敏)冬日暖阳照耀下的皂头社区,村内道路平整洁净,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远处炉火正旺的铁匠铺中,叮当叮当的敲砸声与缕缕炊烟构成一幅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画卷。
日前,在皂头镇李家自然村的樟树底下,一场生动的“小板凳”“双语”小讲堂开始了。百姓围拢而坐,认真聆听皂头镇人大代表、党员志愿者杨洋用普通话和方言,对二十大报告中乡村振兴、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惠民政策等内容进行解读,共叙家乡变化、共话乡音乡情、共谋家乡发展。现场互动踊跃、气氛热烈,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这几年,在党的关怀下,借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好政策,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更宽敞,路灯更明亮,看病有医保,娃娃们的教育也越来越好,家门口更是有了4A级景区这个休闲好去处,就连我这铁匠铺也跟着沾光了。今天听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我对未来生活更加充满信心。”聊起村里的变化,75岁的老人洪顺左看着自家因镇里老街修缮而变得生意红火的铁匠铺,十分兴奋。
“小板凳”搬到哪儿,宣讲课堂就讲到哪儿。为了让群众学懂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皂头镇将理论宣讲平台从室内搬到室外,摆脱场地、人员限制,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深入辖区,走进街头巷尾、公园广场凉亭、老党员家中等群众聚集地,开展“小板凳”“双语”流动宣讲活动,以“拉家常”的方式,组织群众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国家当前惠农方针、惠民政策,共谋未来发展,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这种形式好,家门口就能听到,内容更丰富,语言接地气,从我们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不讲套话空话,只讲‘群众话’‘地方话’,我们老百姓都听懂了,也记住了。”大家对“小板凳”“双语”小讲堂赞不绝口。
连日来,我区依托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汇聚文明实践志愿力量,坚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小板凳”小讲堂、“文艺轻骑兵宣讲团”、乡村大喇叭、戏曲下乡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大理论”转化为生活中的“小例子”,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广大基层群众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用得上、有共鸣,在全区范围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