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是与风险社会相伴相生的信息传播现象,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更是让谣言有了新的场所 ,网络谣言会给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以及个人的合法权益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有鉴于此,我国的法律已经从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层面搭建了一套惩治网络谣言的制度体系。
然而,为什么网络谣言还是屡禁不止呢?主要是法律治理机制不足,目前我国关于网络谣言治理的法律规定还比较分散和笼统,对于网络谣言的概念界定、构成要件、规制程序、民行刑法律责任的衔接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谣言在法律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后续治理带来较大困难。网络谣言监管的机关也比较分散,网络谣言的监管往往通过专项行动进行,尚未健全常态化的监管机制。而通过司法机关追责,面临着周期长、诉讼成本高的问题。
实践证明,要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1.完善法律治理体系
我国应该在今后互联网立法和修改中,对网络谣言进行体系化构造,明确内涵、构成要件、规制程序、法律责任的衔接,平衡好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以及公民的知情权、表达自由、人格权的关系,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法律惩治力度,并整合网络谣言监管机关的职能,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常态化网络谣言监管机制和预警机制。
2.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机制
徒法不足以自行。互联网开放、自由、复杂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应该构建一个由政府、互联网平台、行业协会、媒体、专业机构、高校、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网络谣言治理机制。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平台应该发挥技术、人力优势,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抖音全力打造的辟谣生态,对于治理网络谣言具有积极价值。在辟谣生态建设方面,抖音开放了辟谣功能,联合各方形成网络谣言治理的生态圈。在刚结束的抖音治理不实信息开放日上,我们获悉,抖音采取预警、分析、验真、存疑、辟谣、拦截、提示七大步骤系统、全面治理不实信息。2022年1月以来,抖音与合作伙伴们一起,共处置不实信息视频超过319万条,对90万条存疑、难以核实但又有争议的视频进行打标提醒。另外,2022年,平台对不实信息的研判和处置效率,提升了232%。上线了溯源、打标、粉丝抹除等9项产品功能。其中对不实信息首发账号的追查准确率接近了80%。这些做法,值得同行参考。
3.提升公民的网络素养
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素养,也是许多网民所缺乏的。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网民往往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冲动,容易信谣传谣。因此加强全民的网络素养教育需要先从未成年人抓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合法安全上网,净化网络空间。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网络谣言会越来越少,智者越来越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 郑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