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返岗天使团”。武汉大学供图
武汉拥有80余所高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一所所大学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疫情当前,武汉各大高校已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冲锋陷阵,发挥自身医疗、科研力量抢救患者、科研攻关;守望相助,利用专业知识、科学理念服务社会;凝心聚力,发动校友组织调动社会资源、支援战“疫”物资……此刻,武汉高校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着这座城。
一线战“疫” 走出最美逆行
2月15日下午,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送别了首批出院的17位患者。漫天飞雪中,患者们与医生合影、话别。
“祝您康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东西湖方舱医院副院长李志强为每位患者递上“出院证明”,还有精心准备的祝福贺卡:“难忘并肩作战的日子。爱是最好的武器,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加油!”
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2月7日开舱收治病人起,李志强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护团队就在这里全力奋战。为了给患者更好的治疗,他们成立中医组,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成立心理学专家组,组织读书会……令李志强高兴的是,最近几天,这里的部分患者将成批出院。
侧重收治重症患者的雷神山医院,也倾注着中南医院医护人员的心血。从2月8日收治病人至今,他们用几乎昼夜不休的忙碌,换来了今天越来越多患者的逐渐好转、其中少量有望近日出院的局面。医护人员心里,牢记着中南医院院长,武汉雷神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行环在“队伍开拔”时写下的壮行信:“我们是决胜战场的雷神之矛,是驱逐死神的精锐之师。协力奋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但收治患者,而且要能治好!这是医护人员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病魔对医术的严酷检验。
1月30日,怀孕待产的市民陈霞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5日,在她住院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场充满风险的新冠肺炎孕产妇剖宫产手术开始了。医护人员在做好严密防护的前提下分秒必争、精准操作,终于,母子平安,一个健康的婴儿在众人的守护中来到人世。
2月1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11病区,两名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一例为有多年糖尿病史、重度高血压的老人,一位是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中年。转入院时,两人都已出现呼吸衰竭早期症状,生命危在旦夕。经过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分秒必争、对症施治,终于从生死线上挽回了两条生命。
疫情面前,武汉市多所高校附属医院成为战“疫”主力军。他们带着新时代高校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神圣职责,怀着治病救人、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坚决守护人民健康与生命。
和精湛医术交相辉映的,是高尚医德,是“召必回,战必胜”的勇毅担当。
朱彬,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年轻骨干。疫情暴发时,从去年12月起就在上海进修的他坐不住了。经过两次主动请战,医院终于同意他中断进修,回到岗位。1月23日,经历了几次航班取消、尝试了各种办法均告失败之后,他决定绕道长沙,再租车开回武汉。千里奔袭阻不住一腔热诚,今天,他已经连续奋战了20多天,连在一江之隔的妇幼儿童保健院抗击疫情的妻子,都很少见面。
“坚决不换防!战‘疫’不结束,我们绝不撤。”一群在高危岗位上连续奋战的护士以这样的心声,二度写下“请战书”。1月中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扩大规模,从其他科室抽调了31名护士组成护理团队。护理病人、安抚情绪、做传染风险性极高的鼻咽拭子采集……一个月过去,院方决定“集体换防”,却不料,护理组长陈春丽的手机上很快收到31名护士的“留守”申请,一个比一个坚定。
在武汉众多高校中,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把鲜艳的党旗插上火线,曾经参加非典救治的专家们再度集结,为了守护生命利剑出鞘。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位急诊医护人员不慎感染新冠病毒,治愈出院后,他们第一时间重返岗位:“病毒打不垮我们,我们就要打垮它!”被称为“返岗天使团”的他们,成了很多病人眼中点燃希望的那盏灯。
以智战“疫” 发挥最强大脑
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疫”中,高校有什么?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最强大脑!智力!专业!
身居象牙塔,心怀天下事。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武汉市第八届决策咨询委员赵晓珊,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开松是这么做的。疫情暴发后,他们研究发现并提出:“虽然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疫情防控作出规定,提出了许多办法,但都较为碎片化,武汉应尽快出台专门的规范性文件,规范疫情应急处置工作。”1月27日,他们联合向武汉市提出了《关于制定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暂行办法的建议》。
立竿见影。1月29日晚,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暂行办法》,为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规范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遵循。吴开松告诉记者:“有了这个规范性文件,市民有章可循,就不会有过多恐慌。”
这一次,华中科技大学同样站在了以“智”战“疫”的前列。“疫情暴发后,我校几大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冲到了最前线,而我们作为智库工作者也应充分发挥决策咨询的作用,为抗疫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恳切地说。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