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 岩 通讯员 王元义)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移动微法院”,提升执行案款发还效率与精准性的“案款管家”,实现民意直通、服务直达的“诉源治理直通车”……这些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微创新,却汇聚在一起带来了大变革。12月1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北京法院2019年司法改革“微创新”最佳示范案例和优秀案例各10例。
据介绍,入选的20个案例中,有7个案例突出了在“多元调解+速裁”、诉源治理等方面的探索。北京法院通过创新举措不断完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实现了60%的民商事案件化解在诉讼前端的目标,与全市“吹哨报到”改革形成同频共振的效应。另外,还有6个案例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直接相关,着力提升司法程序质量。比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合并进行”庭审模式、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商标速审机制、海淀区人民法院的随案生成电子档案、昌平区人民法院的破产企业府院协调处置机制等,基本涵盖了从立案到审判,从执行到破产的“全链路”关键司法环节。这20个案例反映了北京法院改革创新的最新成果,对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破解改革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评选推出了一批具有首都特色、饱含基层智慧、破解改革难题、富有实践理性的新举措、新做法,力促形成‘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的改革局面。”北京高院副院长靳学军说,“‘顶层设计引路,基层创新探路’是北京法院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出‘北京样本’的基本路径。”此次评选出的“微创新”案例体现了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坚持问题目标导向、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值得复制推广。
[责任编辑:李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