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近五十,却有一多半的时间在一线摸爬滚打;虽说在法院工作,可一直以最艰苦的山区为辽阔的“法庭”;他个头不高,可却踏遍了江油北部山区的山山水水;他长相一般,可当地百姓却把他看作法律的象征;他主持工作的法庭只有他一名审判员,可各项工作却做得有声有色;同事们称他是“山区道人”,他却自谦为审判事业的老黄牛。他就是江油市人民法院小溪坝人民法庭庭长陈龙贵。
从“门外汉”到优秀法官
陈龙贵,1970年12月2日出生在江油市重华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1年8月,从江苏省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江油市人民法院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28年的法院工作。
“当年进入基层法院工作的,多是转业军官,还有就是像我这样其他专业的大中专学生,法律科班很少。为了能够胜任法院工作,开始从一个‘门外汉’自学法律。”陈龙贵先后来到大山深处的双河口法庭、重华法庭、马角法庭、雁门法庭、小溪坝法庭,从担任书记员开始,参与各种案件的诉讼工作,逐渐积累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1994年12月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专科自学毕业后,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完成了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本科自学,于2009年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终于从一名法律“门外汉”,通过坚持不懈的自学,成为了一名精通法律专业的优秀法官。
心系百姓为民解忧
2010年前,小溪坝人民法庭管辖16个乡镇,占据了江油的“半壁江山”,现在管辖三镇三乡,且大部分是山区,交通极为不便,人平案件数仍是全院最多的法庭。为了解决山区群众因交通不便,“打官司难”问题,陈龙贵和同事们把卷宗材料、法学书籍和国徽装进背篼,往肩上一背,哪里有案子就走到哪里,从“坐堂审案”开创了“背篼法庭”这一审理模式,在辖区内16个乡镇大力开展巡回立案,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开庭审理调解,把工作做到当事人家中,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审理枫顺乡七旬太婆刘某起诉子女不孝的赡养纠纷一案中,陈龙贵数次登门,与当地乡、村干部一道,苦口婆心,多方调解,最终不仅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也化解了父母子女和兄弟姊妹间多年形成的矛盾,刘老太顺心顺意地撤回了起诉。
审理石元乡赵某诉丈夫曾某离婚一案,陈龙贵了解到该案被告是瘫痪残疾人,便与承办人一道,驱车110多公里,再步行10余公里,到被告家中开庭审理。陈龙贵把背来的国徽,放在被告病床前,一个特殊的临时法庭就这样组成了。看到曾某因外出打工受伤近10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尚小,还需照料等具体情形,陈龙贵眼眶湿润了。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曾某妻子最终放弃了离婚主张。从天不见亮出发,到风尘仆仆回到家中,已是华灯初上。“老百姓打官司,都是迫不得已,他们到法院来找一个说理的地方,矛盾已经很激化了。如果我们当法官的,不能把法律这个天平端平了,不仅不能化解矛盾,可能还会因为我们的不当裁定,激化更多矛盾,造成社会更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手中的法槌有千斤之重啊!”在庭审中,陈龙贵总是细心向当事人辨法析理;庭审后,他又耐心地向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判决后,他准确地向当事人做释疑工作,全力做到案结事了、胜败皆服,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扎根山区无怨无悔
与陈龙贵一起来到基层工作的很多同事,都先后回到江油城区或近郊法庭工作,而陈龙贵扎根山区一干就是28年,他至今对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现在不少司法工作人员,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纷纷辞去公职,“下海”当了律师。2009年,陈龙贵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后,就有人悄悄劝他离开山区,到城区去当一名“赚大钱”的律师。陈龙贵对这位朋友说:“现在当律师,肯定比当法官赚钱多。但是,看看头顶的国徽,有国家的重托,群众的期待,这比任何金钱物质更能体现我们作为一名法官的价值。”
去年,陈龙贵承办结案280余件,不光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无发回重审,无超审限,无缠诉上访。陈龙贵所在的小溪坝法庭先后被省市两级法院评为优秀人民法庭,他本人也多次被省市两级法院评为办案能手、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
五十知天命。在去年陈龙贵生日上,儿子曾问他:“老爸,你年近五十在山区呆了快30年了,看样子还要呆下去,呆到退休,一辈子就这么过,你难道真的不感到困惑?”陈龙贵摇摇头:“正好相反,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把青春奉献给了基层,奉献给了山区!因为我热爱审判事业,我对山区的和谐稳定尽到了一个人民法官应尽的责任!”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